我国汽车紧固件产业的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加速,进入21世纪后,发展速度和规模更加惊人。在此阶段,汽车紧固件由专业供应商制造已成常态。汽车紧固件专业制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国内的汽车紧固件专业企业坚持原有的市场,有技术实力的民营紧固件企业也纷纷瞄准汽车工业,希望成为汽车厂供应链中的一员。按年产量2000万辆整车计算,紧固件年需求量高达500亿件以上,约120万t。如此庞大的市场,将成为汽车紧固件企业融入整个汽车工业最强有力的后盾之一。
我国汽车紧固件产业的现状如下:
其一,汽车紧固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大多数仿照国外产品,缺乏原创性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与产品,缺少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与小范围的协作企业之间,成果难以形成产业化。汽车紧固件材料基础技术研究十分薄弱,非标紧固件没有专用钢材牌号,小批量产量难以达到经济规模,且材料技术标准混乱,基础技术数据与行业统计数据贫乏。
其二,汽车紧固件企业滞后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像一汽、东风汽车的紧固件企业 附属于主机厂,导致了紧固件的研发和生产完全依附于主机厂的研发能力和更新换代,而一些形成规模的民营汽车紧固件企业在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中处于微妙的“边缘化”地域。在研发艰难甚至停顿的生产阶段,只有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才能开拓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
其三,装备、检测水平落后。随着汽车紧固件产业的发展,紧固件对装备、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汽车紧固件企业在装备和检测方面,除少数合资企业有比较强的能力外,大多数企业存在明显不足。制造装备和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技术水平也不高。对于一些汽车紧固件企业来说,需要很多专用性的加工设备,并且要配合大量相关检测设备,无形中奠定坚定的商品价值基础。